東港聞名全省的三年一科的平安祭典(王船祭),是由東隆宮主辦,曾有『北西港,南東港』之美譽(意指在全台王船祭的領域中,北以台南縣西港慶安宮最為有名,南則以東港東隆宮為最)。
相傳溫府千歲姓溫名鴻字德修,生於隋煬帝大業五年(西元六○九年)山東省濟南府歷城縣白馬巷人,適逢唐代貞觀年間,太宗李世民微服出遊,遇險困危,溫鴻捨身救駕有功,皇帝親賜進士出身,其時救駕者共三十六人,亦一併賜封進士,三十六人義結金蘭,後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不幸在海上遇險,三十六人同時罹難,太宗痛失功臣,信其成神之說,追封「代天巡狩」,並建巨舶,王船上御書「遊府吃府,遊縣吃縣」。
先民渡海來台,除了要面對險惡的黑水溝(台灣海峽)外,到了台灣還要遭受疾病流行之苦,甚至在疾病大肆流行時,全家無一生還,有俸祿的官員尚且因水土不服而亡,則那些尚要養家活口,請不起醫生的平民如何是好?
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只能將一切寄託於神明,期望神明能保佑全家性命,能藉由王爺庇佑,將不好之瘟神押解上王船,隨著代天巡狩的王爺和王船一起離開,百年來祖先的傳承,每三年一科將奉玉旨的千歲爺由海邊接上岸,經由數天的繞境,希望代天巡狩的千歲爺能將地方上的不淨鬼怪等收服,賜福百姓。數日後,代天巡狩的千歲爺總算要回天庭繳旨了,即然千歲爺由海邊來,自然要由海邊將祂送走,只是為了表示地方百姓對千歲爺的感激和虔誠,將祂送走的這個儀式絕對要隆重而莊嚴,因而以建造華麗的王船做為千歲爺離開的交通工具。
記得小時候吵著要去看燒王船,長輩總是不淮,“燒王船”是整個“平安祭典”中最不平安的儀式,千歲爺載著滿船數天來收服的鬼怪要回天庭繳玉旨,若因好奇前去觀望,則鬼怪可能會跟著人回去。
王船艙為製造地點,一般人不可隨意窺視,至今日已無此禁忌,王船的製造為公開的儀式,包含安龍眼、立龍骨等儀式都是公開的。
開斧
安龍骨
安龍眼
開光點眼